商品分類
  • 限量
    限時快搶
    倒數搶購 23 : 59 : 59
    開搶倒數 23 : 59 : 59
    賠售秒殺
    倒數搶購 0 23 : 59 : 59
    限量
    限時快搶
    倒數搶購 23 : 59 : 59
    開搶倒數 23 : 59 : 59
    賠售秒殺
    倒數搶購 0 23 : 59 : 59
    今日結帳再打折,立即輸入序號:

    華人大補史:吃出一段近代東亞補養與科技的歷史

    已售出
    $442 $560 7.9折
    本商品為特惠商品,恕不適用商品折價券喔
    收藏
    問答
    出貨天數
    較長付款後 5 個工作天出貨
    運送方式
    宅配
    運費
    $100
    滿 $699 免運費(宅配)
    商品詳情
    評價
    更多推薦
    商品選項
    優惠方案
    方案1 1入 售價$442 均價$442
    商品介紹
    第一本全面梳理近代東亞世界補養文化的歷史專書
    當華人傳統藥食遇上西方醫學,
    一段從不知其所以然到知其所以然的全方位蛻變過程。

    品嚐歷史中食物的滋味,探究補養文化的衝擊與再生

    本書的焦點在於探討「補養」的歷史。臺灣街頭巷尾的飲食文化中,充滿著各種「補養」的菜色,從早期的狗肉鍋、燉鱉湯、蛇湯、十全排骨,到一九八○年代,逐漸普及全臺的羊肉爐、薑母鴨;還有青草茶、苦茶等,相信讀者對這些滋味都不陌生。由於傳統文化中藥食如一、藥食同源的發展,這些食物通常加了不少具補養功效的中草藥材於其中,而賦予一道菜色、一碗熱湯、一杯茶飲等具有防治某些疾病的功效,這樣的文化現象與背後的歷史因素值得探索。

    此外,生活中諸如維他命、雞精、蜆精、提神飲料等具有補養、補精神、提升體力的飲品,即便已被「科學」二字重新包裝,但還是伴隨著傳統補養功效的話語,而成為現代的新補品,可見補養文化影響之廣泛,歷久不衰。

    食補有沒有真實效用,需要專業醫師來解答,但我們可以從歷史中了解所謂被社會文化所認同之「療效」或某些「效果」,是如何透過各種歷史因素而被建構出來。二十世紀初期以來東亞各地的科學觀和中西醫匯通概念,又如何賦予這些具有補養意義的食物,一些全新的健康概念,並影響我們的日常生活?閱讀本書,可讓讀者在吃下這些食物時,擁有多一份趣味與對其健康功用之省思。


    作 者 簡 介


    (依文章序排序)

    皮國立/主編

   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博士,現任國立中央大學歷史研究所副教授。研究興趣為中國醫療社會史、疾病史、身體史、中國近代戰爭與科技等領域。著有《近代中醫的身體與思想轉型:唐宗海與中西醫匯通時代》、《臺灣日日新:當中藥碰上西藥》、《「氣」與「細菌」的近代中國醫療史:外感熱病的知識轉型與日常生活》、《國族、國醫與病人:近代中國的醫療和身體》、《中醫抗菌史:近代中西醫的博弈》、《虛弱史:近代華人中西醫學的情慾詮釋與藥品文化(1912-1949)》、《跟史家一起創作:近代史學的閱讀方法與寫作技藝》、《全球大流感在近代中國的真相:一段抗疫歷史與中西醫學的奮鬥》等學術專書,並合編有《衛生史新視野:華人社會的身體、疾病與歷史論述》、《藥品、疾病與社會》、《憶載航空城:大園落地生根的記憶》以及高中歷史教科書等等,另有學術論文、專書篇章等80餘篇。

    曾齡儀

    美國紐約市立大學歷史學博士,臺北醫學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,研究興趣為近代日本史、近代臺灣史、移民與食物史,著有《沙茶:戰後潮汕移民與臺灣飲食變遷》。

    張仲民

   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,兼任南京大學亞太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。研究專長為中國近代史。出版有《種瓜得豆:清末民初的閱讀文化與接受政治》、《葉落知秋:清末民初的史事和人物》等四種,發表有論文、書評多篇。

    牟立邦

    復旦大學博士,現任臺灣明新科技大學通識教育助理教授。研究專長為中國近代史/中日抗戰、貨幣史研究;物質文化/飲食文化、影視研究。著有〈兩岸史學史視野下的淞滬會戰「軸線移轉說」述評〉、〈明清之際台灣「番銀」的通行——兼論社會經濟的發展〉、〈「辛甚曰辣」:明代以前中國辛味概念的形成及演繹〉、〈從「董月花」的塑造看文化與群體的折射〉等篇章論文。

    劉士永

    美國匹茲堡大學博士,現任美國匹茲堡大學歷史系教授。研究專長為醫學/公共衛生史、日本殖民醫學、東亞環境史。著有《武士刀與柳葉刀:日本西洋醫學的形成與擴散》、《東亞醫療史:殖民、性別與現代性》、Prescribing Colonization: The Role of Medical Practices and Policies in Japan-Ruled Taiwan, 1895-1945等專著。

    張淑卿

    國立清華大學歷史學博士,現任長庚大學醫學系人文及社會醫學科教授。曾任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訪問學員、博士後研究員。專長領域為臺灣醫療衛生史、護理史、以及科技、醫療與社會。著有研究論文、書評、翻譯等百餘篇,散見於中英學術期刊中。

    安勤之

    母親說「天下一勤無難事」,安是家族名,之是輩分序。胸無大志,心懷小事,著有四物、靈芝、牛樟芝相關論文。樂於吃飯、睡覺、打太極,鑽研尼采、實驗教育與社會學理論,目前任職於陽明交通大學百川學士學位學程,擔任實作級專案助理教授。

    蔣竹山

    臺灣桃園人。清華大學歷史所博士,中央大學歷史所副教授兼文學院學士班主任。曾任東華大學人社院大眾史學研究中心主任,中央大學歷史所所長。研究興趣喜歡打破傳統臺灣史、中國史、世界史三塊分立之框架,主要方向為醫療史、新文化史、全球史、公眾史學。歷來除關注全球視野下的物質文化史研究,在學院推動相關社群活動外,也對社會大眾推廣歷史普及與公眾史。


    目 錄


    序言 吃出一段近代東亞補養與科技的歷史

    第一部 食補文化的變遷與影響
    壹 「食療」:近代一個中西醫匯通名詞的誕生 皮國立
    貳 頭角「爭茸」:一九五○-一九九○年代臺灣的養鹿業與鹿茸消費 曾齡儀
    參 當糖精變為燕窩:孫鏡湖與近代上海的醫藥廣告造假文化 張仲民
    肆 祛濕發汗,活血驅寒:傳統食補文化與中醫「辛味」發展 牟立邦

    第二部 西方醫學及科技所帶來的「飲食與健康」新觀念
    伍 抗戰時期的兵食與軍事營養學發展試探 劉士永
    陸 《豐年》中的知識傳遞:以腸胃道型疫病防治和飲食衛生(一九五一-一九六三)為例 張淑卿
    柒 科學、商業與政治的角力:以靈芝在臺灣的社會文化生命史(一九七○ -一九九○)為例 安勤之
    捌 食物史新趨勢:近代東亞味素研究的幾種視角 蔣竹山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    華人大補史:吃出一段近代東亞補養與科技的歷史

    作者:皮國立(主編)
    出版社:時報出版
    出版日期:2023年02月10日
    定價:560 元
    開本:25開/平裝/416頁
    ISBN:9786263534346
    分類
    標籤
    運送方式 廠商出貨,宅配到府 ( 限台灣本島地區,不含郵政信箱 )
    出貨時間 如確認交易條件無誤且有庫存,商品將於您付款成功後 5 個工作天內為您出貨
    配送時間 出貨後物流到貨另需 1-3 個工作天,恕無法指定日期時段。可使用訂單查詢追蹤出貨與物流明細。
    發票 由廠商開立
    售後服務 松果購物全站商品享 7 天鑑賞期 ( 非試用期 ),請安心購買。鑑賞期內保持商品全新狀態且包裝完整,可線上申請退貨。詳情請參考退貨說明。生鮮食品、個人衛生用品及美妝用品,除商品本身有瑕疵,一經拆封將影響退換貨權益。特殊商品如到府安裝的家電類商品,安裝過後且測試正常,即視同當場驗貨完畢,不另享 7 天鑑賞期。
    優惠限制 特惠商品,不適用折價券
    今日結帳再打折,立即輸入序號:
    $442 $560
    商品評價
    商品
    評價
    出貨天
    回覆率
      最近瀏覽過的商品 查看全部